tyc1286太阳成集团
心理健康 您的位置: 首页 >> 人才培养 >> 研究生教育 >> 心理健康 >> 正文
压力概览
2021年04月03日 17:48 作者:admin 返回列表

现在,“压力”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词汇,我们只要稍微关注一下传播媒介,就会发现“压力”这个字眼。从广播、电视,到报纸、网络、书籍,再到闲谈、神侃,哪里都有压力的身影。但是,我们会发现,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眼中的压力,却没有几个人能将压力看穿。那么压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压力的真实面目。

“压力”一词最初是一个物理学概念,指的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而上的力,这种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。提起物理压力怎样被引申为心理压力,有两个人不能不提。1932年,美国生理学家沃尔特·B坎农(Walter B Cannon)将压力引入生理学领域,将其定义为斗争和逃避综合征。继坎农之后,他的学生汉斯·塞尔耶(Hans Selye)对压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,并将压力引入医学领域,将压力看做是身体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的反应,包括个体面对问题时所做的任何调试,塞尔耶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征。因为塞尔耶在压力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,人们尊称其为“压力之父”。自此,压力不再仅限于物理中的作用力,主体的“人”替换“物体”,成为力的受体。

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会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,从知之甚少到了然于胸的过程。对心理学压力的认识也是一样,人们最初对压力的了解是片面、孤立的。苏轼曾在诗句中这样描述庐山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,这个诗句恰好可以比拟人们对压力的认识。压力就像是庐山一样,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人,会体悟到不同的意境。

一般情况下,人们倾向于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压力:压力源、压力感和压力反应。

1.刺激事件式压力

持这种观点的人倾向将压力看做是引起人紧张的事件,即压力源。压力源涵盖的范围很广,可以是外部环境刺激,如噪声、空气污染、车辆拥堵、气温过高等,或者是自然灾害,如地震、洪灾、干旱等;也可以是人们经历的事件,如入学、与人发生口角、经济拮据等。这些事件可能是人们真实经历过的、体验到的,也可能是由自己的意念、想法施加给自己的,如自己想要在评比中拔得头筹、对于被寄予过高期望感到紧张等等。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,很大一一部分压力产生于学习和工作环境,如工作要求,学业压力,人际关系,成果获得等。

由此可见,压力源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而,包括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、工作、家庭以及内心世界。同时,每个人所体验的压力源又是纷繁复杂的,因此,对于不同的人,体验最深刻、感受最深的压力源也是不同的。

2.体验式压力

有些人将压力看做是人们内心的感受,即压力感,是人们对压力源的体验、解释与评价。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,压力感却是千差万别的,它是人们面对压力时的内心体验、想法。如果将压力源比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,压力感就是每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面对同样一个事件,人们的反应却大不相同,有的人会激动兴奋得于舞足蹈,有的人会紧张得手足无措,有的人却能够淡然处之,出现这些巨大反差的原因,就是不同人对于同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体验。

那么,压力感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呢?压力感指的是人有没有感到压力,人感受到的压力有多大,压力是否在自己的应付范围之内,压力对自己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。渎到现在,你可能已经了解到,压力感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或情感上的体验,它更多的是一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。通过不断的认识、解释和评价,人们会对压力事件形成印象,面对这个事件,自己感到愉快还是焦虑、恐惧;事件是熟悉的,还是陌生的;事件对自己而言是小菜一碟,还是挑战,抑或是棘手的麻烦;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应对措施,逃避认输、迎头面对或是不予理睬。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之后,人们会对压力形成差别迥异的体验,出现截然相反的的反应。

有两名科学家对电话公司接线员的健康资料进行了研究,他们发现,经常生病的接线员与健康的接线员最大的差别在于:健康的接线员大多来自中下阶层,知道自己的条件有限,对接线员这份工作感到很满意;而经常生病的接线员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育背景,他们对自己的期望水平很高,觉得做接线员的工作有失身份,而且这份工作很枯燥、无聊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,导致他们出现了不同的反应。由此可见,认知评价过程在压力的产生和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压力事件只有经过认知评价之后,才会成为压力感并影响人们的身心反应。

3.身心反应式压力

面对压力时,身心的各个部分都会被激活,并处于较高的活动水平,这些变化的意义在于为克服危机做好准备。有人关注到压力所引起的这些变化,认为压力就是当人而对紧张事件时,伴随发生的身心反应,包括生理唤醒和心理唤醒两个方而。生理唤醒是非特异性的,每个人在面临压力时都会出现生理变化,不同的是反应的程度和表现,其中常见的反应有神经系统、循环系统、内外分泌系统等的变化。当人而对外界压力时,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发牛一系列变化,如心跳加速、呼吸加快、血压增高、瞳孔放大、汗液分泌迅速等,这些变化都是为应对压力所做的准备。心理唤醒是对自己的身心激活状态的内心体验和认知评价,例如个体感知到情境具有威胁性,从而产生紧张、焦虑等情绪体验,或者对于自己应对紧张事件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等。

压力导致的身体变化最早是由坎农发现的,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,动物在而临压力威胁时会有两种反应模式:或者奋起反击以保护自己,或者逃跑来躲避危险,他把这两种反应模式称为“搏斗一逃跑反应”。虽然坎农的研究对象是动物,不过从生物发展的一致性方面来看,我们也可以在人身上找到“搏斗一逃跑反应”模式的影子。

有研究者把人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:警报反应阶段,抵抗阶段,衰竭阶段。这三个阶段横跨从压力出现、应对压力、最后导致生存危机的整个过程,统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。在这三个阶段中,人的身心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。在警报反应阶段,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被刺激激活,就像拉响防暴警笛一样,各个器官都处于警戒状态,身体内储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,出现的身体变化为呼吸急促、心跳加速、汗腺分泌加快、血压增高、体温升高等,这些变化都是在为应对压力做充分准备。在抵抗阶段,第一阶段出现的各类生理指标在表面上恢复了正常,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,大量的身心资源因用于维持身体机器的高速运转而濒临耗尽的边缘,有些器官功能开始下降、运转失灵,人开始变得脆弱、敏感,即便是微小的困扰也会引发其强烈的情绪反应,在别人看来,他这时可能就像是一个随时喷发的活火山一样危除。抵抗压力的结果可能有三种:适应压力、消除压力和压力应对炎败。抵抗压力后如果压力继续存在,而身体和心理已没有足够的资源供人去消耗,这时就会出现第三种结果——压力应对失败,同时也进入第三个阶段——衰竭阶段。就像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样,经过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,人的各种器官开始出现故障,无法正常工作,器官逐渐衰竭。如果这时压力事件消失了,或是人已经适应了压力,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,仍然可以康复。  

从上面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,压力是一个多面体,从不同的侧而看会有不同的印象,而每一个印象都是整体压力概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也就是说,压力既是压力源,也是压力感,同时还是人们对压力源的身心反应。那么,如此迥异的三个方而,是怎样被纳入整体的压力概念之中的呢?其实,每个侧面都是完整压力过程的一部分,就像是节点一样,三个节点之间相互联系,构成了完整的压力概念:内外环境刺激是压力产生的第一个环节,被称为压力源,压力源的出现是产生压力反应的前提。知觉到压力源的存在后,每个人都会对压力源进行分析、解释、评价,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压力感,压力源或者是挑战,或者是小菜一碟,或者像一丝微风飘过,未激起任何涟漪。压力事件经过解释和评价、形成压力感后,会引起人们的压力反应,包括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,对压力源的不同认识和看法 ,所引起的变化是不一样的,将压力源评价越具有威胁性,所引起的身心反应越强烈。

在以上三个环节中,认知评价过程最为关键,面对同样一个压力事件,决定人们身心反应强度的不在于压力是否具备了天时地利因素,而在于人们对压力的看法如何。这正如伊壁鸠鲁所说:“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,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。”因此,客观的面对压力,积极的应对压力,科学的调适压力,才是我们应该做的----加油!


上一篇:沟通技巧
下一篇:没有了